登录后获得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许多人认为猝死只发生在年老体弱者身上,但最近一段时间里,年轻人发生猝死的消息频频出现在报纸上。上周的一个下午,一名大三学生在踢球的时候突然倒地而死,又使运动猝死的话题成为热点。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专家温绍君教授介绍,我国运动猝死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偏小,死亡原因多为心源性心脏病等。
在北京,运动猝死的高发时间段是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1月。他建议体育运动爱好者们,锻炼身体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就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果这两天感冒或工作劳累,就不要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少吃油腻食物,保证睡眠质量,避免精神紧张等。
■运动猝死最小的只有12岁
■秋冬季是北京地区猝死高发季
运动猝死的定义是: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1996年,德国科学家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欧洲心血管学会会议上公布,从1981年到1994年,德国各俱乐部中猝死的运动员达2000名,其中足球运动员628名,是所有运动员中猝死率最高的,占猝死总数的30%以上;其次是网球运动员151名,再次是自行车运动员124名,两者占13%左右。
在美国成年人中,大约5%的猝死是在剧烈运动时发生的。如果将运动后短期内的死亡包括在内,则发生率在15%左右。我国地大人多,至今尚未进行过全国范围内调查,目前仅在重点省市地区进行抽样调查,从上海和华东地区1998年抽样调查收集的40例猝死病例分析,运动猝死所涉及的人群较为广泛,有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教师、干部、工人和大中学生,年龄从12岁到78岁。
有报道,北京地区猝死的多发季为10月到来年的1月,以星期日为最多,他们认为,这可能与忙碌劳累有关。运动猝死的危险程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但运动猝死是否有时间节律性尚未见报道。
■大多数猝死与心脏病有关
■运动超负荷是诱发因素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心源性猝死占绝大多数。在13~35岁年龄组,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肥厚性心肌病。在日本,39岁以下的运动猝死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而40岁以上几乎全部死于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运动时,因剧烈运动机体的需氧量急剧增加,而心肌与骨骼肌不同,是不能承受氧债的,又由于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更易导致血管痉挛,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从国外报道40岁以下运动时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可以看出,剧烈运动和比赛引起的占多数。运动中,尤其是在接近终点时易发生,可能与机体处于衰竭状态有关。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运动超负荷常常是主要诱发因素。
■三级预防运动猝死
■身体不适立即停止运动
温教授介绍,国际上把猝死的预防划分为3级,初级预防是在既往没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进行,因为有25%的猝死者来源于这一人群;次级预防是在患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异常的人群中进行,因为猝死的绝大多数既往患有冠心病;3级预防是治疗急性心跳骤停以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针对我国运动猝死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偏小、死亡原因多为心源性心脏病等,专家提出以下预防建议:
(1)初级预防:重视和加强各类学校学生入学前健康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严格监测检查,及时识别可能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强调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定潜在心脏形态功能异常。
(2)次级预防:注意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胸闷、压迫感、极度疲劳等症状,如症状明显应及时中止运动,进行详细检查。严格鉴别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的心脏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的区别。进行长跑锻炼时,不能仅以运动能力作为衡量运动量大小的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心脏等内脏器官承受能力的作用。
(3)三级预防:加强运动现场医务监督与急救工作。在做好三级预防的同时,锻炼者和运动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吃高脂食品和盐,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遵守体育锻炼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超负荷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