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更安全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枫叶记得我爱你:Norco Range C7.1车架

多-多 2016-8-10 12:33 39874人围观 评测

    一提到Norco,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枫叶之国加拿大,一直以来,加拿大对枫叶有着深厚的感情,视美丽的枫叶为宝,正是在这个枫叶之国孕育了Norco这个纯正枫叶血统的自行车品牌。Range恰恰就是Norco所有山地车核心技术的宠儿,作为Norco的主打的Enduro车型,Range也成为最多Enduro玩家的终极梦想车架。

 


    Range属于NorcoEnduro车型,针对市场需求分为Range Carbon(碳纤维版本)和Range Alloy(铝合金版本),整车根据配置细分为C7.1C7.2C7.3C7.4四款,Range AlloyA7.1A7.2两款,我此次评测的为Range C7.1车架,实测重量为3310g(带原厂CCDB CS后避震)。

 


    车架为160mm行程,从2015年开始,Range车架几何进过修改优化,官方建议搭配170mm行程的前叉,所以前叉方面我选择了170mm行程的RockShox Lyrik前叉,后避震则选择了现如今有着最高评价的Fox Float X2车架涂装使用了柠檬黄与纯黑组合,柠檬黄部分的亮度尤其偏高,与黑色形成强烈对比,我在收到车架时开箱那一瞬间,真的有被闪到。

 


    车架采用了Norco自家的ArmorLite材料,这是一种特殊的树脂配方,拥有超强的粘合力以增加车架的强度。从工艺上来说,Range可谓是一丝不苟,碳纤维车架的内部构造与外部同样重要,从各个角度观察车架内部都能够看到内部的高水平做工,这就是Range使用的光滑内壁处理技术,Norco称这项工艺为Smooth Core这项工艺保证了车架内表面的精确控制,特别是在头管和五通这些高强度区域,Smooth Core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光滑的内壁没有褶皱角度,能够让应力均匀分散在整个结构而不是单点集中,因此能够强度。光滑内壁需要极高的成型技术,在制造难度上要求更高,而且在相应的成本也将提高。

 


    在之前测试过Sight的经验中,我就已经充分感受到了A.R.T避震系统的优势,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一款顶级后避震搭配Range车架,我认为后避震与车架避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的性能缺一不可。RangeA.R.T避震系统是Norco全避震车架专利结构,A.R.T结构提供给车架三大主要优势:保证一定的踩踏效率、提高刹车的控制性以及积极的避震性能,尤其在颠簸路段上更为体现其避震性能。

 


    Range的后下叉和连杆摇臂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车架中间的摇臂是两块3D锻造件焊接在一起的,摇臂中间的焊接工艺细致入微,轨迹平整均匀。铝合金材料的选用和Norco全避震车架的GT GravityTune重心配置技术也有一定关系,GT GravityTune是根据几何结构,通过车架尺寸确定前三角/后三角比例,从而使产品线中每个尺寸的车架都是最佳的几何结构。即车手无论选择多大或是多小的车架尺寸,车辆重心都能合理地分布。

 



    细节:

    车架采用全内走线设计,附带的内走线进出口塑料固定件默认为升降座管是内走线设计,即前三角上管的两个孔位均默认为封闭塑料件,这让使用外走线升降座管的用户有些尴尬,这样就必须向Norco多订购两个线管塑料固定件才行,建议Norco可以在包装中多附带两个这样的塑料件,不管用户使用内走线或是外走线,都能够自如地选择进行安装。在车架的前三角底部,设计了一块塑胶挡板,一直延伸至五通处,这一块区域在碎石路面高速行进中是最易被前轮带起的石子打到之处,这一块挡板很好地保护了碳纤维车架。Norco的设计师巧妙地在ISCG座顶部和后叉转点之间设计了一块光滑的金属片,为线管和车架碳纤维表面提供的一层有效防护,同时保护了车架表面和线管。在碳纤维后上叉最接近链条的部分,也被设计安装了一层金属片,后上叉这个位置在车辆承受大冲击时极易被颠起的链条打到,所以这一块金属片也起到了很有效果的保护性。车架后轴采用了Syntace X-12轴杆进行后轮紧固,轴杆螺纹端采用了锥形头设计,相比平头轴杆,它可以快速对准花鼓轴心进行安装,预紧端没有设计手柄,而是需要一根5mm内六角扳手进行旋转紧固,预紧端设计了一个类似膨胀螺母的包边,在旋转紧固的同时,与轴杆旋转体分离的膨胀螺母紧贴车架后轴孔位,可避免拆装时轴杆对车架孔位内部的摩擦。在后拨上方有一颗爪钩锁紧螺丝,并有一颗相同的备用螺丝被安装在车架前三角左侧下管处。

 






    车架不附带碗组,所以用户需要另外购买,上端为1.125寸,下端为1.5寸,各为一个轴承,直接放入头管即可,不需要任何工具来压。我一度担心直接放入的碗组轴承会在使用后会出现框量,但在近半年的使用下来看,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车架表面为极具质感的磨砂材质,在柠檬黄涂装部分,一旦沾上类似油渍的污染物就会非常难清理,别指望清水可以洗净,必须配合清洁剂(例如Muc-Off纳米清洁剂)反复用力擦拭才能去除。后上叉与摇臂连接之处的缝隙是最容易进尘土的,不过我在骑了几个月拆开察看时发现内部非常干净,Range各个转点的密封性都非常令人满意,所以用户在看到缝隙中有尘土堆积时,在外部用软毛刷清理干净即可,无需拆开清洁。

 



    使用感受:

    Range的上坡表现肯定没有Sight优秀啦,这是第一脚踩下去就能感受到的,不过得益于GT GravityTune重心配置技术,在爬坡路段中遇到各种阻碍,可以很容易找到重心和平衡,只要你耐力好,Range在爬坡路段也同样是一枚利器。毕竟Range160mm行程,足够你放大招了。后避震设置至25%Sag,加了两个气室垫圈,可以说从来没有不够用的时候,Float X2的灵敏度真正发挥出了A.R.T的优势,相比SightRange在爬坡路段性能输掉的分,从各种其他路段中都赚回来了,而且只多不少。公园路已经是绝对不在话下了,在弯墙和梯形包中,Range带给我的乐趣已然无法用语言形容,一流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只有骑上它的那一刻才能感知。在骑行方面,我对Range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较短的后叉长度使得在弯道和急弯交错的复杂路况中的操控性变得无可挑剔。要说它在高速的稳定性方面倒也可圈可点,可以说在高速中你确实需要多花一些力气去压住整辆车,但这丝毫不会减少Range为我带来的乐趣,对于一台Enduro车型来说,Range的表现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如果你还是一个喜爱挑战爬坡的车手,那么建议保留原厂后避震(CaneCreekDB CS)或是选择更换有踩踏平台开关的后避震。

 



    无论是涂装、做工、性能,还是对各个等级零件的兼容性,以及后期维护的简易,都让我不得不越来越爱它,普通配置就能装出13Kg之内的整车,甚至让推车上山都不再是一项煎熬的事儿。车架上的枫叶标志喻示着它的不平凡,它是一个可以带我一起感受自由的忠实伙伴,近乎完美的性能让我周围感受过它的朋友赞不绝口,Range记得我爱你,来自枫叶之国的礼物。


我有话说......